春日植感系:在臺南,向光生長

日期 2024.2.13
文:旅讀
珍遇珍寓阿慧、珍珍、Ponnie
珍遇珍寓阿慧、珍珍、Ponnie

出身臺南的美食作家葉怡蘭在散文〈自成一格的臺南人〉寫臺南:「此城,特別有著一種,安步當車的自在徐緩、以及自信不拘泥的率意與隨性。然在這率性自在之下,卻又對周遭環境事物之內裡本質與細節的是否夠扎實夠勇壯夠專注夠精細,特別來得執著。」過去一直以為,這份性格惟有土生土長的臺南子女所獨有,身為外地人的我們只能旁觀那份率性與精細之間的自在──直到我遇見了同樣來自他鄉,卻在臺南長出強壯夢想的珍珍姐與瀅清。

珍遇珍寓

打開生活的感受力

多數空間改造故事會這樣開頭:「這是一座為三代同堂設計的生活空間,在機能上量身打造⋯⋯」但臺南民宿「珍遇珍寓」卻很難用這種量身打造式的空間敘事框限。主理人珍珍姐出身臺北,嫁到高雄,孩子讀小學時全家移居臺南。自稱島內移居者的她笑說,在改造臺南自宅時意外發現自己對空間的熱愛,「進而展開人生一段翻轉」。

這個翻轉,讓她毅然在五十歲前的事業巔峰閃退,在臺南孔廟生活圈一棟透天別墅裡,展開一場共居空間實驗。走進屋子,一切都很平凡;神奇的是,這空間故事代入任何角色組合都不違和──三代同堂大家庭、閨蜜好友相約作伴的共居空間,甚至是陌生旅人的暫棲之所,每種主詞都會在這空間交會出新的敘事,加上收納與生活機能妥貼到位,簡直是居家裝修的萬能範本。曾旅居珍寓的作家林立青在此寫下留言:「這是一個讓人想好好生活、好好作飯、好好聊天的一個地方,是為此而設計出的房子。」

在珍寓之後,珍珍又在臺南美術館旁打造了一座珍友愛。相較於珍寓平凡如家,珍友愛則富劇場氛圍:從騎樓巧妙收折如口袋般的門口進入,沿樓梯層層向上至頂樓,南美館純白的建築線條彷若山稜,在眼前豁然開朗。

從民宿珍友愛頂樓望向南美館
從民宿珍友愛頂樓望向南美館

而珍珍姐的空間實驗也召喚更多夥伴加入,插畫家「AHui 繪日子」阿慧、來自花蓮的共居夥伴Ponnie,陸續成為共同主理人。阿慧說:「關於居住,除了租屋買房我們能不能有第三種選擇?合作住宅或許是一種可能性。」當空間不再只為特定角色量身打造,而是體貼人與環境之間互為主體的關係時,「家」、「人」、「家人」的定義也隨之有了不同的詮釋向度。

訪談那天,在珍寓的大圓桌聊到深夜十一時許。好多話語朦朧於睡意間,惟清楚記得阿慧說:「朋友問我最近忙什麼?我說,我在臺南忙著過日子啊。」珍珍姐在一旁瞇起眼,笑得好滿足。

轉載自:《旅讀》20241月號No.143

買紙本:https://www.orchina.net/shop

看電子版:https://bookstore.emome.net/Stores/index/1/115000/new_desc//0100366976

旅讀線上課:www.orchina.cloud

2/21【跟著旅讀去散步】紫靈膏DIY體驗

https://www.orchina.net/event/1217